劝你吃葡萄的理由,1 个就够了
如果说夏天是西瓜的天下,那初秋最不可错过的,必然是五彩缤纷的葡萄。
挂着水珠的葡萄,果皮在齿尖「啪」地裂开,牙齿切开软中带脆的果肉,丰沛的果汁伴着香气,温柔又霸道地占领整个口腔……
一口一颗,这是专属秋天的快乐。
但你可能不知道,迷人的葡萄,绝对不止「好吃」这一个优点。
葡萄很甜
竟然对血糖挺友好
—
甜,是葡萄从水果界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优势,但也带来了对长胖、升血糖的担忧。
葡萄的糖,确实不算少。有研究者测定了 15 种鲜食葡萄,发现含糖量一般在 12%~19% 之间,不同品种差异较大[1]。
这含糖量,比草莓、西瓜、桃子、哈密瓜等又甜糖又不多(含糖 7%~10%)的家伙高不少,和猕猴桃、荔枝、芒果同处于「中等」水平。
但让人惊喜的是,葡萄这么高的糖,对血糖竟然还挺友好,属于低升糖指数(GI=43)、低血糖负荷(GL=4)水果。
这意味着,只要控制好量别猛炫,葡萄是很不错的天然健康小糖豆,控糖人群也能用它解解馋。
常见水果升糖指数
品种 | GI | 品种 | GI |
桃 | 28 | 香蕉 | 52 |
梨 | 36 | 芒果 | 55 |
苹果 | 36 | 菠萝 | 66 |
葡萄 | 43 | 哈密瓜 | 70 |
橘子 | 43 | 西瓜 | 72 |
* 数据来自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六版)》
甚至有研究发现,吃特定的水果与 2 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显著相关,其中就有葡萄和葡萄干(带皮吃哦)。
这么甜,为什么还能血糖友好?
首先,糖的组成不同。葡萄里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,尤其是果糖,升糖指数只有 23,但甜度却是蔗糖的 1.75 倍,冰镇冷冻后甜度还会更高。
相比其他水果,同样的糖含量,葡萄会有更高的甜蜜体验,更平稳的血糖。
其次,含有丰富的有益成分。葡萄的籽和皮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,例如原花青素、类黄酮、白藜芦醇等。还有提供酸味的酒石酸、苹果酸、柠檬酸等有机酸。
它们也是影响血糖反应的间接因素,而且对保护心血管、控制炎症等也有好处。
图片来源:Giphy
这些健康上的收益,让葡萄超越了简单的甜,成为了甜蜜又健康的天然小糖豆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推荐每天要吃 200~350 克水果,大约就是一大捧葡萄。
需要控血糖的朋友,建议分开在两餐间吃,每次别超过 100 克(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不同,一定要监测哦)。
葡萄虽好
但你得会挑
—
不论什么水果,想吃到好吃的,「品种」和「新鲜」很重要。
五彩缤纷的葡萄,从几块一串的巨峰到七八十一斤的妮娜皇后,还有今年水果店必备的爆款单品阳光玫瑰……这些品种到底什么特点?哪种葡萄是你的梦中情葡呢?
光知道品种还不够,买到好葡萄,会挑很关键。给你四个挑选建议:
01
成熟度看一看,尝一尝
整串果实的颜色均一,说明所有果实都完全成熟。如果有些果粒发绿发白,说明成熟度不够。
✅ 完全成熟
❌ 成熟度不够
如果颜色看不出来,那尝尝一串葡萄里最下面那颗,如果它是甜的,那整串都不会差。
02
新鲜度看「白霜」
白霜是葡萄自身分泌的果蜡,可以抵御微生物对果实的侵害,对人体无害,果实上有明显的「白霜」才新鲜。
✅ 更新鲜
❌ 放久了
03
储存时间看看果柄
果柄青绿饱满,没有脱水现象,说明葡萄是新鲜采摘的。发暗干枯的,说明放的有点久了。
✅ 新鲜采摘
❌ 放久了
04
拎起来,闻一闻
果实没有明显破损,拎起来掉果少,闻着也没有酒味,就是正常的。如果有酒味,代表已经有微生物繁殖发酵了。
学会了吗?
买回家的葡萄最好冷藏保存,更保鲜还更甜哦。
你还可以试试把葡萄冷冻一下,变成一口一个的纯天然葡萄冰沙;加入酸奶一起冻,就是酸甜醇厚的葡萄奶冰。不夸张地说,自从吃了冻葡萄,就没有冰淇淋什么事儿了。
快 分享 给你的吃货小伙伴,在这个美好的初秋,挑一串心仪的葡萄吧。
合作专家 郑飞飞
中国注册营养师 食品加工与安全硕士
合作专家 史军
中国植物学会 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
参考文献
[1]程大伟,何莎莎,李明,等.不同葡萄品种果实营养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[J].江西农业学报, 2020(010):032.
[2]钟海霞,丁祥,周晓明,等.新疆10个酿酒葡萄品种(系)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[J].新疆农业科学, 2021, 58(7):9.
[3]郭权,郭印山,郭修武.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[J].新疆农业科学, 2022, 59(7):10.
[4]刘灵,余利,周敏,等.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2型糖尿病人群血糖,血脂影响的干预研究[J].国际检验医学杂志, 2019, 40(15):6.
[5][1] Wightman J L D , Heuberger R A .Effect of grape and other berries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[J].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, 2015, 95(8):1584-1597.
[6]Muraki I, Imamura F, Manson JE, et al. Frui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: result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ies [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BMJ. 2013;347:f6935]. BMJ. 2013;347:f5001. Published 2013 Aug 28.
策划 feidi
图片 图虫创意
制图 丁香医生设计团队
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
更多美好生活
来看丁香生活研究所
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我们